决战决胜脱贫攻坚⑥|持续发挥“造血”功能 一个项目脱贫一个村
i沙巴体育外围app: 2020-04-23 20:56:34

清晨,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农贸市场人流络绎不绝,村民蔡波丰在这里经营了一家鱼档,和家人一起做起生意。相较以往摆地摊,现在每月扣除租金800元后,纯利润多达几千元。对于六口之家来说,不但增加了收入,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,去年顺利摘掉了“贫困帽”。

得益于石龙镇产业扶贫精准措施,像农贸市场一样的扶贫项目持续发挥“造血”功能,许多贫困户直接受益,也为当地脱贫立下“汗马功劳”。眼下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,石龙帮扶大南山街道、麒麟镇,包括什石洋村在内的七条贫困村纷纷“摘帽“,转入致富新阶段。

村集体收入5年增长1856%

什石洋村有贫困户58户242人,以传统农业为主,主产地瓜、蔬菜,集体经济薄弱,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务农务工。2015年之前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.04万元,被省列为相对贫困村,依靠种植业增收空间有限,产业扶贫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。

2018年,借助石龙镇财政专项扶贫开发资金,什石洋村筹集了550万元建设综合市场,并于2019年初建成,市场内有5栋104间铺位、摊档,全部完成商铺及档位的出租,年收益达101.88万元。

“经营收入分配按照四六分成,60%是给贫困户,40%留给村集体。”石龙驻什石洋村第一书记黄景庆说,该项目让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约2300元,按脱贫“八有”标准,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。而村集体收入近40万元,对比2015年增长1856%。

不仅如此,综合市场还产生了可喜的社会效益,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大南山大道长期以来形成的占道经营、人车混乱的局面,促进农副产品的交流,拓宽商品交易渠道,为商品经营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场所。

在此基础上,什石洋村正积极推进综合市场二期项目,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招投标。黄景庆表示,有了好的开始,什石洋村的干部群众越来越有信心将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,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

一技之长撑起脱贫“脊梁”

什石洋村村民胡少宾的老母亲年老多病,两个儿子正在上学,妻子平日以照顾家庭为主,不能外出务工,家庭重担只能落在他一人身上。胡少宾曾在潮阳一家塑料花加工厂打工,平时带着少量塑料花回家加工,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,生活上的困难,让一家五口举步维艰。

人穷志不短。在石龙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,胡少宾争取到小额贷款5万元,有了这笔“启动资金”,胡少宾得以上马塑料花加工小工场。现在,胡少宾每月可以从工厂拿塑料花零配件回来加工,家里人也可以在闲时帮忙加工,订单多的时候还分发给村民加工。 去年,胡少宾家庭收入有13万元,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.6万元,实现稳定脱贫,日子逐渐过得红火起来。

胡少宾只不过是石龙镇为拓宽致富途径,想方设法帮助有创业致富梦想的贫困群众的生动例子。

“近年来,石龙镇帮扶工作队想群众之所想,积极上门帮扶,把创业贷款等扶贫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作用,让想创业的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致富实现脱贫。”黄景庆说,把这些政策利用好,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真正把扶贫这件为民利民的事办好办实。

除此外,石龙镇还强化就业培训,促进劳务协作精准对接,多次举行农业技能培训、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及就业直通车活动,合计推动贫困户1500多人次参加,不断提升贫困户劳动力技能,解决就业人数507人。

巧用红色资源振兴乡村

什石洋村红色资源深厚丰富,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。为推动乡村振兴,该村坚持尊重历史、修旧如故,整合红色资源,打造“一路”“一廊”“五址”“一阵地”红色旅游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。

在石龙镇帮扶下,什石洋村完善了“红色村”基础建设,完成引水排灌渠硬底化、路灯亮化、完善村道绿化等15个工程项目,并对违章建筑物、废弃露天厕所、危房等进行清理整治,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如今,进入村口,红色展示墙、红色文化长廊等“串联”成线,部分巷道房屋外墙粉刷成彩画,惟妙惟肖。来到村内,普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、普宁县委办公旧址等五个红色革命旧址,悠悠诉说着风云往事。

美丽的环境还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,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,足不出村就能体验和学习新思想、新文化,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,幸福指数不断攀升。黄景庆介绍说,下来,什石洋村计划扩建红色阵地,力争打造成为具有普宁特色的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学习阵地、党员教育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/延伸阅读/

557户提前一年脱贫,石龙是怎样做到的?

对口帮扶七条相对贫困村已实现557户(共2147人)脱贫,脱贫率达到100%……2016年起,石龙镇在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,结合对口帮扶的实际情况,确定了产业帮扶,民生帮扶,智力帮扶,党建帮扶的“四轮驱动”帮扶模式,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化、农业产业化、农村内生化发展,落实长效帮扶措施。

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双方交流互访呈常态化趋势,建立了对口帮扶联系会议和协调推进机制,形成党政引领、各方参与、互动联动、协同推进的新格局。

“困难再大也要保证扶贫政策落实。”石龙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,对扶贫资金不欠一分,不拖一秒,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,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。今年起,石龙镇将统筹各项资金及帮扶村自筹资金共约1320万元建设各村的产业项目,把“增收支柱”筑起来。其中包括红萝卜种植基地、蔬菜种植基地、生态种植园等项目。

石龙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,强化消费扶贫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鼓励本镇各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金融机构、企业优先采购对口帮扶地区产品。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扶贫开发全过程,确保到2020年相对贫困人口、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并有序退出。

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/文

石龙供图

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